韵书
阴平 几乎,案几 衣服 西 姿 湿 參差 言蹇難也 恨聲 生息 觿 蹇也 以箸取物 穿也,傷也 口聲 偲偲,相切責也 谿 𬳵 𬯀 𪟝 𦭜 𫓹 𫚕 𫌀 𫓯 𫄨
阳平 跨馬,動詞 知識 委迤,自得貌 鼻液 高麗 九嶷 委蛇 水中高地 舉目貌。又縣名 同泥 相欺也。遺也 牛黑色 蘄茝也。求也 箿 鬿 山貌 𫠜 俿 𨙸 𬱖 𫐐 𠅤 𫘨 𬨂 𫘬
去声 拘泥 驿 亿 契約 水名,渡水 記也 羿 有庳,國名 濿 𬶨 鰿 𬟁 𫄷 𬤊 𤧛 𬃊 𫵷 𬶭 𬍛 𬬩 𨺙
湿繁体或异体字:濕溼
拼音:shī  韵部:
濕、溼
〈形〉
    (会意兼指事。从水,顯(xiǎn}或{jìn)声。本义:潮湿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溼,幽溼也。从水,一所以覆也。覆土而有水,故溼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肾其畏溼。——《素问·五常正大论》。注:“溼,土气也。”
    • 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。——《考工记·弓人》。注:“溼,犹生也。字多以濕为之。”
    • 濕,濕水,也东郡东武阳入海。从水,濕声。桑钦云,出平原高唐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本指水名,假借为濕。
    • 是犹恶湿而居下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    • 住近湓江地低湿,黄芦苦竹绕宅生。——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    • 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。——·杜甫《兵车行》
  • 又如:湿洳(低湿);湿渍渍(湿漉漉);湿风(湿润的风);湿薪(潮湿的柴薪);湿浸浸(湿答答。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);湿渌渌(潮湿的样子)
  • 迟缓;不通畅
    • 天寒则腠理闭;气湿不行,水下留于膀胱,则为溺与气。——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
    • 力贵突,智贵卒。得之则儵为上,胜之则湿为下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。高诱注:“湿犹迟久之也。”

〈动〉